欢迎来到晨曦免费分类信息网!
九江
切换分站
免费发布信息
信息分类
当前位置:九江晨曦免费分类信息网 > 九江热点资讯 > 九江娱乐新闻 >  快乐到家演员嘉宾有哪些 快乐到家评价怎么样

快乐到家演员嘉宾有哪些 快乐到家评价怎么样

发表时间:2023-08-27 21:41:59  来源:晨曦分类信息网-免费分类信息网  浏览:次   【】【】【
——天水赵氏和涿郡赵氏。赵国末代君王赵嘉被秦始皇迁往西戎,赵姓一部分随之迁往甘肃,居住在天水,形成天水赵氏;赵悼襄王之子赵迁被流放到房陵(今湖北房县),其后裔在汉时又自房陵迁居到涿郡蠡吾(今河北博野),形成赵姓另一支派——涿郡赵氏。此后赵氏又不断向外扩展,甚至到了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。 到了宋代,随着赵姓王朝的建立,赵姓的地位更为显赫,且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。宋朝时300多年,有18位赵姓皇帝。 赵姓中不但出帝王,而且贤士名人也不少,是一个声名显赫、人才济济的姓氏。帝王有赵武灵王雍、南越国王赵佗、宋太祖赵匡胤、宋徽宗赵佶、宋高宗赵构等;名臣有平原君赵胜、宋宰相赵普等;将帅有战国时的名将赵奢、三国时蜀国被先主赞为“一身都是胆”的赵云等;文人有著名的书画家赵昌、赵孟、赵原等。此外,赵姓中还有一些特殊人物,如“纸上谈兵”、祸害赵国的赵括,“指鹿为马”、搅乱秦政的宦官赵高,以色媚人的汉宫皇后赵飞燕等。 三、赵姓名人 1.汉宫飞燕 赵飞燕是歌舞伎出身,被汉成帝看上后进入汉宫,备受宠爱。传说赵飞燕自幼聪明灵巧,精于气术,体态轻盈纤细,行动轻柔飘逸,可掌上起舞,故称之为“飞燕”。 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随后也进入汉宫,也被封为婕妤,两人的显贵程度超过整个后宫。赵飞燕恃仗成帝的宠爱,在汉宫专横跋扈,祸害其他嫔妃。永始元年(公元前16年)六月,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,更加骄奢。成帝还专为其妹合德修建了一座昭阳殿,对她极为宠幸,称其为“温柔乡”,并说:“我就老死在温柔乡算了,决不能像武皇帝还要去寻求什么白云仙乡!”昭阳殿耗费巨资,用朱红色粉饰庭院,殿中用赤墨漆涂饰,四壁均镶嵌黄金,台阶为汉白玉。殿内陈列着蓝田璧、明珠、翠玉等名贵饰品,这在后宫是前所未有的。 赵飞燕长期未能生育子嗣,害怕自己皇后的位置受到威胁,因此急于求子,开始与多子女的侍郎、宫奴私通,整个汉宫一片淫乱。成帝有所耳闻,但在赵合德的解释下,很快就当没事发生。赵飞燕更加荒淫无度。她还时刻关注后宫,发现有后妃怀孕就将其杀死。一时间,后宫之中不少妃嫔离奇死亡,人心惶惶,谈“孕”色变。 成帝40多岁时,仍无子嗣,便立侄子定陶王为太子。公元前7年,成帝在未央宫突然去世,民间传说是赵飞燕二姊妹的淫乱使成帝纵欲身亡的。皇太后派大臣调查,赵飞燕二姊妹无奈,自缢身亡。 2.北宋开国之君赵匡胤 赵匡胤是北宋王朝的创立者,即宋太祖。他祖籍河北涿州,属涿郡赵氏后裔,是一位文韬武略兼而有之的铁腕式明君。毛泽东诗词《沁园春·雪》中所说“唐宗宋祖”之“宋祖”指的就是赵匡胤。 公元960年,契丹入侵后周,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奉命带兵迎敌,驻扎在陈桥驿。因“主少国疑”,民间传言“出兵的日子册立天子”,所以军士们全副披挂,来到赵匡胤寝门前呼喊:“诸位将帅无主,愿意拥立太尉做天子。”赵匡胤未及开口,众人就一拥而上将他抬出来,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,高喊“叩见万岁”,拥立他为皇帝,这就是“黄袍加身”的故事。 北宋建立后,一天晚上,赵匡胤特地留下掌握禁兵的石守信和一些实力派将领等宴饮。酒过三巡,太祖说:“身为天子在众人眼中是何等风光,有多少人日夜惦记着这个宝座,朕一念及此,食不甘味,睡不安寝啊!”石守信等心领神会,连忙跪下请罪。太祖又说:“你们为何不解除兵权?还是回去多买些土地,为子孙留下万世的基业。”石守信等清楚赵匡胤害怕他们篡权,假若不把兵权交出,自己一定不会有好下场。因此第二天,众将领个个都借故称病,请求辞官。赵匡胤通过“杯酒释兵权”的方法,削弱了藩镇势力,强化了中央集权。 开宝九年(公元976年)十月,赵匡胤久病不愈。随着病情的加剧,赵匡胤自知时日无多,于是在一天夜里召自己的弟弟、晋王赵光义嘱托后事,左右侍从都在帐外,只望见烛影摇曳下,赵光义不时起身离座,好像在推让什么事情。一会儿,赵匡胤起身,拿起壁上挂着的大斧,敲得地面“咚咚”作响。一夕长谈后,赵匡胤驾崩,兄终弟及,赵光义即位,这是巧合还是谋杀,或是另有隐情,“烛影斧声”成了一个千古谜案。 第一部分:《百家姓》中第一姓赵《百家姓》中第一姓(2) 3.风流皇帝赵佶 赵佶,即宋徽宗,他不仅是帝王,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。他对书画的喜好远远胜过对国家大事的关注,他格外注重绘画的“法度”和“形似”,形成不同于以往的“宫廷院体”画派;其书法也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创新,自成一家,创立了“瘦金体”。由于对书画的热爱,他还将“画学”列为科举考试科目。 宋靖康元年(公元1126年),金兵攻入京城汴梁,宋钦宗亲往金营和谈,被金兵扣押。应金国要求,宋徽宗与群臣、妃子等3000余人前往金营。徽、钦二帝最后落得个“青衣侍酒”、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。 赵佶虽政绩平平,但其风流韵事却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个帝王。为寻欢作乐,他竟异想天开设置了行幸局,在其所宠幸的女子中,最为著名的是汴京名妓李师师。因迷恋李师师的姿色,他常微服到其家中。徽宗还将京城樊楼为其藏娇之金屋,屋内装饰华美,经常灯火通明,徽宗与李师师宴饮于此,专门听李师师唱歌跳舞。 4.大书画家赵孟 赵孟,字子昂,号松雪道人,是宋太祖之子秦王赵德芳之后。宋亡国后,赵孟受到元朝君主的器重。 赵孟五岁学书,习遍名家书体。《辍耕录》作者陶宗仪见过《千字文》一卷,以为是唐人的字,看过题跋,才知是赵孟写的,因为书中的一点一画都与原稿一般无二。而这些都得益于赵孟无帖不习,每帖都细心揣摩,临摹数百遍,所以他的书法才能独步一世。 赵子昂擅长画马,且他作画前常身作马形,模仿马的动作。一次他靠床学马滚尘的状态,其夫人从窗外真看到了一个“滚尘马”。由于有亲身实践,他画的马栩栩如生,就连马的细微姿态也描画得维妙维肖。 赵孟的夫人管道升能书善画,是一位绝代佳人,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善于书画,所以赵孟一家可谓是书香家世。 第一部分:《百家姓》中第一姓钱:彭钱同祖,由“钱”成姓 钱姓也是百家姓中的重要一员。宋代编的《百家姓》中,钱姓排在第二位,因此被人们熟知。 相传,周代有个叫彭孚的人,是传说中的寿星彭祖的后代,在朝廷中做管钱财的官,称为“钱府上士”。彭孚的家族非常兴旺,他的后代以先辈钱府上士的官职为荣,就以“钱”为姓,世代相传,钱姓由此而来。由于钱姓是从彭姓分化出来的,与彭姓有着共同的祖先,所以历史上的钱姓和彭姓常常自认是一家。 钱姓人最早居住于下邳一带,秦汉时期逐渐发展到徐州、乌程、长兴、高密等几个相对集中的地方。隋唐以后,钱姓家族蓬勃发展,遍布江南地区,后来又向台湾和海外地区迁移。如今,钱姓人已不仅遍布大江南北,而且在海外华人聚集的地方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,其人口总数已接近270万,成为百家姓中排名第89位的大姓。 一、钱姓无豪富 钱姓人虽然以“钱”为姓,但在历史上并未财运亨通,也未在政治舞台上扮演过轰轰烈烈的角色。不过,钱姓人士在文采武功上多所建树者却不乏其例,可谓文武并举,独具特色。 据考证,最早出现于史书的钱姓人士为钱丹和钱产两人,钱丹是著名的隐士,而钱产则是秦代的御史大夫。汉代的钱逊、钱林都一度为官,但因不满王莽的篡权活动,最后辞官归隐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许多钱姓人士都以军功见长,钱宠、钱端、钱广、钱象等都是风云一时的人物。南朝后期的钱道戢辅助陈霸先建立陈朝后,又多次领兵平定叛军,成为权倾一时的朝廷重臣。唐末五代时期的钱更是以武立身,多次征战沙场,屡建奇功,最后被封为吴越王。稍后的钱守俊自幼勇猛果敢,后投笔从戎,归赵匡胤,屡建战功。几乎同时的钱惟、钱惟演、钱惟济兄弟也都是当时征战沙场的名将。明代海州钱氏的开创人钱整英勇善战,追随明成祖屡建战功,他的两个儿子亦皆骁勇善战。鄞县钱氏的开创人钱奂曾参与平定大滕峡等地的叛乱活动,以军功驰名天下。明朝末年的钱肃乐坚决主张抗击清军,多次带兵作战,无奈南明政权腐败无能,最后忧愤而死。 钱姓人氏不仅以武功闻名天下,也有许多引领风骚的文人墨客。唐代的钱起博学多才,诗作尤其出色,为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。他参加科举考试时,一句“曲终人不见,江上数峰青”,震惊四座,被称为绝唱。钱的后代楚国公钱铧精通音律,为时人称颂。宋代的钱惟演不仅武功卓著,而且博学能文,其文辞以清丽著称,开创一代诗风,为西昆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。元朝初年,又出了以绘画著称的钱选,工于人物、山水、花鸟,意境高远,为时人所不及。清代“吴中七子”之冠的钱大昕,博览群书,虽然在乾隆年间中过进士,但绝意仕途,潜心著述,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高士。 二、钱姓名人 吴越王钱 钱,字具美,杭州临安人。其父钱宽出身低微,以农耕为生。钱少年时家境贫寒,无以为生,贩私盐为业,被相士惊为“贵人”。果然,他投身军旅以后,屡建战功,终至裂土称王,据有吴越十三州土地,成为一方霸主。 钱统治吴越的时候,钱塘江堤年久失修,无法抵御潮水冲击,两岸百姓深受其害。吴越王钱下令整修,但海潮汹涌,根本无法正常进行施工。钱认为这是鬼神作怪,便下令工匠赶造竹箭三千支,一齐向潮水发射。说也奇怪,海潮竟然真的消退了,确保了施工的顺利进行。 第一部分:《百家姓》中第一姓孙 孙姓起源 孙姓是当代中国第十二大姓。孙姓由来已久,姓源诸多,据史书记载,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。 一般认为,孙姓的渊源主要有三个。一种说法是源于周文王的后代惠孙,其孙为纪念惠孙而取其名中的“孙”字为姓。另一种说法是说孙姓源于孙叔敖后人。第三种说法也是最重要的说法,就是孙姓源自田完后裔。田完由陈国逃到齐国,由于他品德高尚,齐桓公欲立他为卿,但他不慕高位,只是请求当个管理百工的小官吏。田完的后代在齐国屡立战功,齐景公赐姓孙氏。以上三个孙姓起源,以齐景公赐田完后代“孙”姓一说影响最大。 自春秋战国以来,孙姓发生了几次大的迁徙,其特点是自北而南,甚至出现了跨海域、跨国度的迁徙。 据史料记载,卫康叔的后代孙林父父子败于政敌宁喜,后孙林父之子孙嘉分迁至河南卫辉,形成孙姓第一次分迁。此后,孙姓族人分别在战国及东汉末年进行了两次南迁。明末清初,有大批沿海居民到台湾谋生,其中以福建孙姓居多。 一、孙姓多书香门第 在孙奇逢的《孝友堂家训》说:“古人读书,取科第犹是第二事,全是明道理,做好人。”也许正因为如此,孙姓家族中多贤人君子,他们注重著书立说,成一家之言。孙武著《孙子兵法》,创立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,后世称“兵家之祖”。孙膑晚年隐居起来,全力著述《孙膑兵法》。南北朝时期有写《琵琶赋》的太守孙该,“漱石枕流”的文学家孙楚,映雪读书的孙康,一生学术思想多有创新的玄理学家孙盛,大文学家、玄言派诗人孙绰,撰写《尔雅音义》的著名经学家、训诂学家孙炎;唐代,孙位有珍品《竹林七贤图》残卷存世,孙过庭有一部书文并茂的书法著作《书谱》存世,音韵学家孙撰《唐韵》,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“药王”的孙思邈不仅医术高明,著有《千金方》闻名于世,而且精通术数掌故,著有多部书籍,如《老子注》、《庄子注》等;宋元以后,更有花间派词人孙光宪,以及与石介、胡瑗并称“宋初三先生”的孙复,奉敕校定赵岐《孟子注》的孙,与黄宗羲、李并称清初三大儒的孙奇逢,晚清著述颇丰的经学家、文字学家孙诒让。此外,孙姓名人还有春秋时秦国的孙阳,善相马,被人称为伯乐;东汉时有“头悬梁”而读书的名儒孙敬;三国时有孙坚、孙策、孙权三父子,在江东建吴,称帝59年;明有兵部尚书孙承宗;清代学者孙星衍。 二、孙姓名人 1.战无不胜的孙将军 孙武,字长卿,后人尊称其为孙子,孙武子。春秋末期军事家,被古今中外奉为“兵家之祖”。 孙武的曾祖父、祖父都是立过赫赫战功的名将,他受家教熏陶,自小喜研兵法,而当时齐国又有极为丰富的军事学遗产,这些有利条件也促使孙武成为博学的军事人才。 孙武18岁来到吴国都城。吴王阖闾继位后,孙武的挚友伍子胥不嫉贤才,一连七次向吴王推荐他,孙武一片苦心写就的《兵法十三篇》(即《孙子兵法》)觐见吴王。吴王知其精通军事、才智过人,遂任命他为将军。孙武与伍子胥一同协助吴王阖闾伐楚,五战五捷,攻占楚国,又攻破越国。后来吴军在艾陵大破齐军,吴王在黄池会盟诸侯,使吴确立了霸主地位。随着吴国霸业蒸蒸日上,吴王夫差渐渐变得刚愎自用,不纳忠言,非但不听伍子胥苦谏,反而逼其自尽。 伍子胥的惨死使孙武心灰意冷,于是便悄然归隐,潜心修订他的《孙子兵法》。 孙武留给后人的最大贡献是《孙子兵法》,现已被翻译成10多种文字流行世界。 2.孙子膑脚,马陵复仇 孙膑,战国时期齐国人,孙武后裔,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、军事指挥家,著有《孙膑兵法》。 孙膑曾拜古代著名的兵家大师鬼谷子为师,与魏国大将庞涓为同窗好友。但庞涓妒贤嫉能,将他诳骗到魏国并施以膑刑,欲使孙膑不能领兵打仗。后来,孙膑千方百计逃到齐国,做了田忌的门客。他运用博弈原理帮助田忌在贵族赛马中获胜,其才能令田忌佩服不已。田忌将孙膑举荐给齐威王,被拜为军师。后来,孙膑两次采用“围魏救赵”的战法使庞涓所带领的魏军元气大伤。在马陵之战之时,孙膑假装撤退,添兵减灶。待齐军退到道路狭窄、地势险隘的马陵时,孙膑挑选万名弓箭手埋伏于此。孙膑计算魏军行程,判断魏军日落后就到,就在路边一棵大树上写了“庞涓死于此树之下”八个大字。日暮时分,庞涓果然率军追到这里,看了八个大字后才发现中计,但已来不及撤退。很快魏军溃败,庞涓中箭,最后羞愧自尽。孙膑在马陵之战大获全胜,也报了膑刑之仇。 经过马陵之战,孙膑名扬天下。 3.“药王”孙思邈 孙思邈,又号孙真人,唐朝最杰出的医学家,被后人尊为“药王”,著有《千金方》。 孙思邈医术高明。有一次,在路上他遇到一支送葬队伍,死者是一个难产产妇。他发现棺材里滴出鲜血,立刻叫人打开棺材,为产妇诊断扎针。片刻后,产妇苏醒,顺利生下婴儿。 孙思邈医德高尚,对病人有同情仁爱之心,不论贵贱亲疏。他不好功名利禄,称病推掉了隋文帝的征召,又拒绝了唐太宗的授爵。 第一部分:《百家姓》中第一姓李 李姓起源 在中国历史上,李姓所建的政权最多,这在中华姓氏中是比较少见的。李姓先后称帝称王的多达60余人,建立有大成、西凉、凉、吴、魏、唐、楚、后唐、南唐、大蜀、西夏、大顺等政权。先谈唐王朝,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至公元907年灭亡,共经历290年、24个皇帝,前期国势强盛、疆域辽阔,在7世纪后半叶鼎盛时,北界到达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,西北界到达里海,东北曾到达日本海。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声威远播的一个朝代,对外,四夷来贡,唐太宗被称为“天可汗”;对内,政治修明,人民安居乐业。贞观、开元之治,名垂史册,创造了李氏天下的贤明之治。 除了李唐王朝,还有东汉初李宪自称天子并在庐江郡建立政权,西晋时期李雄建立大成国,陇西李建立西凉政权,隋末李轨割据自称凉王,李子通在扬州称吴帝,瓦岗李密在洛口自称魏公,沙陀族人李存勖建立后唐,李建立南唐,李希烈在开封称楚帝,北宋初李顺据成都称大蜀王,党项人李元昊建立西夏,李自成创建大顺政权。 一、“木子”救命成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,氏族兴旺,人数众多,远在其他姓之上。据说当今李姓人氏大约有1亿,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,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。 据史载,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。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,做了尧帝的理官。理官,专管狱讼推断,有些像当代的法官,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,皋陶也就以“理”为姓。 商朝末年,皋陶后裔有一个叫理征的人,忠心耿耿,多次进谏纣王,当时纣王暴虐无道,沉湎酒色,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。纣王对理征的多次劝谏很恼火,便把他杀了。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,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。契和氏本是陈国(今河南淮阳)人,想逃回娘家,又怕连累家人,于是便逃往豫西。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“伊侯之墟”(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)时,母子两人饥饿难忍、疲惫不堪,小利贞已经奄奄一息。那里荒无人烟,根本无法找到食物。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野树还有一些“木子”(野果),于是采下来吃,这才保全了性命。母子俩逃到豫东,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(今河南鹿邑)安家落户。为了表示对“木子”保命的感激,而且理、李同音,可以躲避纣王的追捕,自利贞开始改姓李。这就是李姓的起源。 李姓族人形成后主要分成两支,一支在陇西(今甘肃),一支在赵郡(今河北)。陇西李姓出了李渊一家,建立唐王朝后,得到空前发展。赵郡李姓也成为当地望族,不断向全国各地扩展,到全国各个角落落户。大规模的南迁发生在公元880年,由于唐末爆发规模盛大的黄巢大起义,李氏一族为寻求偏安之地而大举南迁。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,数不胜数。从春秋时期的李耳(即老子)开始,战国有大将李牧,汉有“飞将军”李广,晋有以《陈情表》闻名于世的太子洗马李密。唐代更多,有大诗人李白、“鬼才”李贺、李商隐、军事家李靖、书法家李邕。南唐有中主李、后主李煜,宋有思想家李、女词人李清照,明代有杰出医药家李时珍、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,清有戏曲理论家李渔、数学家李善兰、小说家李宝嘉、洋务派首领李鸿章,近代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、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、老一辈革命家李富春和李先念、爱国人士李嘉诚等。这一大批李姓中的杰出代表,不仅为李氏赢得了荣誉,也为中华民族创建了不朽的功勋。 二、李姓名人 1.道家始祖老子 老子,姓李名耳,字伯阳,春秋时思想家,道家创始人,传说是《老子》一书的作者。 传说老子是春秋初期周平王时的人,又说孔子曾向他问过礼(孔子是春秋末期人),那么老子就活了200多岁,有人说他是因为修道养寿才活了那么大岁数的。后人纷纷效仿,求仙问道成为历朝历代许多皇帝和大臣的头等大事,道教由此兴盛。老子也被奉为教主,称“太上老君”。 《老子》一书是他思想的主要体现。他用“道”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,提出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的观点,对中国哲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。后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。 2.一代名君李世民 李世民,即唐太宗,唐高祖李渊的次子,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。 李世民早年随父起兵反隋,战功赫赫,先后镇压和收服窦建德、刘黑闼、薛仁杲、王世充等割据势力。李渊称帝后,封李世民为“秦王”。太子李建成很忌妒他,联合另一个弟弟李元吉设计陷害他。 李世民得知后,在玄武门发动政变,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,并诛戮两人的亲眷、僚属多人,事后还迫使高祖李渊交出皇权,史称“玄武门之变”。 唐太宗善于纳谏,他有一个名臣叫魏征,经常直言进谏,即使太宗盛怒也毫不退让。魏征死后,太宗痛哭着说:“我失去了一面镜子!”太宗举贤任能、量才录用,采取了一些开明政策和利国利民的措施,经济得到稳步发展,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“贞观之治”。 贞观十五年(公元641年),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非常羡慕唐朝文化,派大相(相当于宰相)禄东赞带着黄金5000两、珍宝数百件去长安向皇室求婚,唐太宗为汉藏两族友谊着想,答应将文成公主嫁给他。文成公主入藏后,汉藏交流频繁,先进的汉族文化传入吐蕃,对吐蕃生产和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。 3.“诗仙”李白 李白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代大诗人。 年轻的时候,李白就显露才华,吟诗作赋。25岁时他出外远游,在长安遇到当时任太子宾客的贺知章,两人一见如故。贺知章特别欣赏李白的诗,据说他读到《蜀道难》和《乌栖曲》时,欣喜若狂,认为这样的诗可以泣鬼神,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,叫人拿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。贺知章对李白瑰丽的诗歌和飘逸脱俗的丰采感到十分惊异,戏言:“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?”后来就有人称李白为“谪仙”。 李白嗜酒如命,不拘小节。他在沉醉时撰写的诗歌,尤见神采,并且能与没有喝酒的人议论政事,见解精辟,毫无差错,人不能及。当时的人称李白为“醉圣”。 天宝初年,李白得唐玄宗赏识,玄宗常令他撰写诏书、文诰。当时正是十月,天气寒冷,笔被冻住不能书写。唐玄宗下令宫女服侍在李白身旁,拿起笔用嘴呵气解冻,然后供李白使用,称“美人呵笔”。 4.皇帝词人李煜 李煜,字重光,初名从嘉,号钟隐,又号莲峰居士,五代时南唐国主,著名词人,世称李后主。 李煜不仅擅长诗文、音乐,而且书法极佳,写字用颤笔作扭曲之状,十分遒劲,状如寒松霜竹,取名为“金错刀”。他精于鉴赏,最不喜唐颜真卿书,说颜书有佳笔而无佳作,得王羲之之筋而失于粗鲁,如叉脚田舍汉(庄稼汉)。 李煜以词著称于世,却因词惹祸身死。宋军攻破南唐,李煜被俘。他常以泪洗面,词曲中常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情绪。一次,他作《虞美人》:“春花秋月何时了?往事知多少!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!”宋太宗听说后大怒,用毒酒把李煜毒死。 5.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,本名鸿基,陕西米脂人,明末农民起义领袖。 李自成出身农民家庭,童年时给地主牧羊,后参加高迎祥的起义军,作战勇猛,被称为“闯将”。 高迎祥死后,李自成被推为闯王。1640年,李自成根据部将李岩的策略,针对中原灾荒严重、河南耕地大半被明朝宗室贵族占有、广大农民不得温饱的状况,提出了“均田免粮”的口号,获得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,民众纷纷投奔起义军,部队迅速发展到上百万人。第二年,起义军攻破洛阳,杀福王,以王府和富户的钱粮救济饥民,百姓唱着“迎闯王,不纳粮”的歌谣夹道欢迎李自成的军队。 1644年,李自成攻入北京,崇祯帝自缢于煤山(今北京景山)。但起义军领袖犯了骄傲享乐的错误,大将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,吴三桂盛怒之下,引清兵入关,后有“冲冠一怒为红颜”之说。起义军在清军和吴三桂军队的联合进攻下,节节败退,李自成在湖北通县九宫山兵败被杀。 第一部分:《百家姓》中第一姓周 亡国周家 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,周姓位列第九。 周姓初源,历史多记载,可追溯至曾立
责任编辑: